两岸同胞“云拜年”蔚为风潮 祝福中传递交流心愿******
(新春见闻)两岸同胞“云拜年”蔚为风潮 祝福中传递交流心愿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朱贺)“愿两岸春暖花开,望两岸共向美好未来,期待两岸民众早日聚首一堂……”癸卯兔年春节,两岸各界人士以视频方式向同胞拜年蔚为风潮,同胞们在拜年词中传递祝福,讲述期盼恢复交流、共享团圆的心愿。
连日来,“两岸同胞拜大年”话题在大陆社交媒体中讨论热烈,截至27日已获超1.2亿次阅读量。有网友表示,在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中看到了“两岸一家亲”,望两岸早日冲破阻隔、团圆美满。
近年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叠加新冠疫情等因素,令两岸交流颇为不易。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接受中新社采访表示,在此背景下,两岸同胞坚持以“云端”方式互叙亲情,充分证明台当局出于政治利益的阻挠无法阻断两岸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和彼此牵挂。
祝福跨海而来,思念绵延不断,尽快恢复交流成为今春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正如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拜年视频中所言,希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都能恢复热络,携手同心,和衷共济。
前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台湾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台湾人民共产党主席林德旺等党派人士,也通过拜年视频表示,愿两岸恢复交流,携手并进。台北市议员秦慧珠向上海市民拜年,她谈到,上海和台北是姐妹市,希望疫情后可以互相拜访,互助合作。
“期盼未来一年两岸文化纽带愈加坚韧。”台北书院山长、文化学人林谷芳在拜年视频中表示。京剧梅派传人梅葆玖大弟子、台湾京剧艺术家魏海敏则在祝福中表达了新年到大陆登台演出的心愿。致力于两岸交流二十余年的台湾知名画家李沃源期待,未来带更多台湾同胞到大陆交流,也欢迎大陆画家好友赴台采风。
春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是彼此心灵契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家庭是两岸血脉相连、融合发展的缩影,两岸夫妇的拜年祝福也格外动人。
在北京生活12年的台胞律师林敏睿与来自山东的妻子在北京度过第四个春节,与孩子们共祝两岸同胞新春快乐。台湾青年林宇阳和来自西安的太太王曼则回到台湾过年,他们希望海峡两岸同胞都能相亲相爱,相向而行。
在各地过年的台青和台生也通过镜头表达新春祝愿。在大陆创业多年的台青徐韬返台与家人团聚,他期盼两岸共同发展、共享繁荣;浙江临海潭子茶屋负责人陈彦桦则希望,更多台湾青年主动融入祖国发展,让两岸青年间的合作“兔”飞猛进;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台生曹耿豪留校过年,他说,大陆的伙伴都对自己照顾有加,让他在此有了家的感觉,倍感温暖。
“拜年过程中,两岸同胞感觉彼此的感情更深、更浓了。随着更多台湾同胞来大陆求学、工作、生活、扎根,这种联结会越来越深厚。”李振广期待未来两岸交流更密切、更便利,为台海和平稳定筑牢坚实基础。(完)
春节出境游升温,保险怎么买******
去澳大利亚看袋鼠,到马尔代夫晒太阳,在法国看看卢浮宫……随着2023年春节的临近,加之出入境政策的优化调整,跨境游市场正全面回暖。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春节前十名出境游目的地包括:澳大利亚、泰国、日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同程旅行数据显示,1月8日出行的出入境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628%,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峰值。
出国旅游语言不通、环境陌生,旅途中航班延误、意外伤害、医疗救援等风险不可忽视,若是发生紧急情况,异国他乡,也容易手足无措。该怎么有针对性地配置保险?买保险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境外旅游风险多
随着1月8日零时起中国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等政策的正式生效,加之2023年春节的临近,7天长假近在眼前,出境旅游将迎来一波小高潮。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实施“乙类乙管”政策的首日,同程出入境机票订单量同比暴增628%,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峰值。
出门在外,不可控的因素很多,从旅行前的机票酒店准备工作,到游玩结束返程回家,每个环节都面临一定的风险。想要在国外安心地游玩和消费,提前准备好保险防患于未然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那么,出境旅游一般都会面临哪些未知风险呢?
对于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风险,美亚保险旅行险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旅行前存在由于恶劣和极端天气,比如暴雪、大雾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旅行取消和改签的风险;旅行途中,财产方面存在随身财产被偷被盗,或行李托运途中遭第三方承运商损坏的风险;医疗方面,存在由于水土不服导致急性肠胃疾病,旅途劳累导致感冒发烧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或在参加热门娱乐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旅行结束后,如在途中发生意外受伤或疾病,则面临需要回国继续治疗的风险等。
跟团游省心又省力,掏钱少操心,是很多游客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旅行社也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这种情况是不是不用再买保险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美亚保险旅行险负责人表示,一般旅行社给游客配置的保险是旅游责任险,主要保障因旅行社方面的疏忽和过失造成的对游客的损失,而非旅客自身的风险。所以,作为游客,最好是另外给自己或家人购买一份保障范围和保障额度合适的、含有紧急支援服务的境外旅游意外险。
除了关注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意外发生后能不能及时获得帮助或救援也同样需要关注。某保险经纪公司旅行险销售总监告诉记者,近期咨询境外旅游保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不论想去哪里,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是多数人需要面对的情况,选择带有全球紧急援助服务的境外旅行保险至关重要。旅行途中,无论是意外受伤、身体生病甚至行李物品遗失,都可以拨打电话求助。
需关注服务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国内各大保险销售平台上都能购买相关的境外旅游险,境外旅行产品琳琅满目。
以支付宝上的蚂蚁保平台为例,1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检索发现,在售的产品有“平安官方境外旅游险”“华泰境外百万全球旅行险”“安联全球旅行签证险”“安盛亚洲旅行险”“美亚全球通境外旅行险”等。
在保险价格方面,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依据保障额度、保障期限、保障内容不同,保险产品价格从最低18元到上千元不等。保障时间最长可达一年,并且,多数境外旅游保险的责任还提供旅行者随身财产、旅行证据遗失、银行卡盗刷等多项责任,不过,保险责任越多,保障时间越长,保费也就水涨船高。
谈及产品的选择,美亚保险旅行险负责人表示,当前市场常见的境外旅行险产品,以综合性的境外旅行险产品为主。游客可以根据旅行目的地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对于不同地区的情况,美亚保险旅行险负责人举例表示,亚洲地区,一般设施比较完善,在风俗习惯等方面中国游客也比较熟悉,建议选择保障和保额相对比较基础的境外旅行险产品;欧美地区,一般医疗费用较高,由于路途较远,风俗习惯差异较大,旅客可选择医疗保额较高、含医疗运送、紧急支援服务、随身财产、托运行李损坏、行李延误、航班延误、个人责任等全面保障的境外旅行保险产品。
除了选择保险产品种类,选择哪家保险公司也需要斟酌,上述保险销售总监认为,在保险公司选择方面,可以优先选择大型保险公司、一些外资或者合资保险公司,因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旦遇到意外,可能需要保险公司提供国际救援,这时候就考验到保险公司在当地的资源和自身实力了。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